当第41个教师节的晨曦洒满养护工地的沥青路面,我握着您亲手教我校准的试验检测仪器,忽然想起您常说的那句话:“每一公里公路的平整,都藏着养护人的匠心与坚守。”此刻,我想以公路为纸、以匠心为墨,向您——我职业生涯的引路人和技术传承的点灯人,道一声:师父,谢谢您!

在病害现场,您教会我“公路医生”的诊断哲学
记得第一次跟随您在国道109线跟踪观测的那段日子,夏日的沥青路面蒸腾着热气,您蹲在沉降裂缝旁,用尺子丈量、用手触摸纹理,像老中医把脉般告诉我:“养护不是简单的‘头痛医头’,要从路基、基层到面层层层溯源。”您翻开自己的工作笔记,里面密密麻麻画着病害分布图,标注着“唧泥病害需重点检测基层压实度”“龟裂处理要关注沥青老化指数”。那些曾让我望而生畏的《公路养护技术规范》条文,在您的现场教学中变得鲜活——您带着我在铣刨机旁观察铣刨深度与路面结构的关系,在摊铺机前讲解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,甚至为了让我理解“预防性养护”的重要性,特意带我对比三年前未及时处理的小坑槽与如今扩展的龟裂区域。正是这些沾满沥青油污的“现场课堂”,让我从只会死记规范的“新手”蜕变为“实战派”。
在试验台前,您淬炼我“数据说话”的严谨初心
“试验检测是工程质量的生命线,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”这是试验室墙上贴的标语,也是您教我的第一堂试验课。记得那次做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,我因加载速率快了0.5mm/min导致数据偏差,您没有批评,而是让我连续三天重复试验,直到我亲手绘制出完整的应力-应变曲线。“每个数据背后都是行车安全,我们手里的量筒、天平,就是守护生命的砝码。”您的话让我刻骨铭心。后来参与G338线养护工程的水稳基层检测时,面对异常的压实度数据,您带着我重新校准仪器、复核标准曲线,直到深夜的试验室灯光与您布满血丝的眼睛相映——最终发现是集料级配偏差导致的问题。那次经历让我明白,您传授的不仅是操作规程,更是“对数据负责就是对生命负责”的职业信仰。
在创新路上,您点燃我“突破常规”的探索勇气
参与“废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”技术攻关时,我一度因RAP料级配波动问题想要放弃,是您带着我泡在废料场,用三个月时间分类筛分不同路段的铣刨料,最终得到了规律数据。您说:“养护技术没有标准答案,要敢于在实践中找规律。”在您的指导下,我们研发的“50%大掺量厂拌热再生”不仅节省了石料成本,还减少了碳排放——当看到第一辆重车平稳驶过我们参与建设的试验路段时,您眼角的皱纹里漾着比阳光更暖的笑意。这种“问题即课题、实践即创新”的思维方式,让我从“按图施工”的执行者,逐渐向您期望的“会思考、能创新”的技术骨干方向靠拢。
这些成长,都源于您“手把手教学、心贴心传艺”的倾囊相授。您不仅教会我如何修补路面的裂缝,更教会我如何填补知识的空白;不仅带我掌握试验数据的分析方法,更带我领悟“工匠精神”的深刻内涵。您常说:“公路养护者脚下的路有终点,但技术传承的路没有尽头。”这句话,我会像守护公路平整度一样,永远刻在心里。
值此教师节,愿我脚下的每一段平安路,都能成为对您师恩最绵长的致敬。未来,我定会带着您教我的专业、严谨与创新,在公路养护事业的征途上继续前行,让更多坦途延伸向远方——这,或许就是给您最好的教师节礼物。